退出长者模式
钟楼区司法局“非遗+法治”探索普法新路径
发布日期:2024-07-22  来源:市司法局

近年来,常州市钟楼区司法局立足本地特色,以“法治+非遗”为主线丰富普法载体,深入挖掘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法治元素,探索法治文化与非遗文化的有机融合。

一是“非遗+法治”双向奔赴,碰撞出普法别样的活力。钟楼区有着丰富的非遗资源,目前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5个,非遗传承人99人,梳篦、乱针绣、龙泉印泥等传统工艺和技艺项目名闻海内外。“讲”好钟楼法治好故事,非遗作品是一个重要的载体。近年来,该局积极发挥好司法行政职能,为非遗文化保护提供法律服务,深入挖掘非遗资源,将法治文化与非遗进行有机融合,为传承非遗与弘扬新时代法治精神找到一个契合点,给非遗作品赋予法治内涵,让群众在欣赏非遗文化作品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精神的熏陶,实现了“灌溉式”普法模式逐渐向艺术感染、精神浸润、人文渗透的“交互式”转变,推动了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创作和推广,使法治宣传与非遗传承碰撞出新的活力。

二是“非遗+法治”深度融合,解码普法工作新的路径。探索出一条“非遗+法治”普法宣传新路径,不仅让非遗更“活”,也让法治宣传更“火”。近年来,钟楼区法宣办联合成员单位推进法治与非遗的深度融合,抽象的“法”变得看得见、摸得着,让前来体验非遗文化的群众从中学到法律知识。法治文化正在与传统文化的共融中,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钟楼区南大街司法所联合区司法局、区检察院、双桂坊社区在西瀛里明城墙开展“平安商圈 非遗法韵”宣传活动。非遗展示区里,非遗法治作品征集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现场派发精心准备法律知识问答题,居民们积极互动,生动有趣的普法形式获得良好的效果;北港街道妇联发起“伊家人·幸福+”女性权益保护黄丝带行动,女性员工们一起参与了法治宣传主题的“非遗烙画”制作,钟楼区烙画非遗传承人范永恒向女性员工们传授了烙画的技法。真实生动的烙画画面,魅力动人的职场妈妈场景,传达了女性“家庭和职场”完美平衡的理念,加深了法律知识学习的印象,巩固了普法宣传的效果;西林司法所邀请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常州市工艺美术大师、常州开放大学社区教育特聘教授郑建嵘老师举办“以刀代笔,竹刻法典”活动,带领市民在非遗项目——常州留青竹刻中了解民法典。 

三是“非遗+法治”延伸主线,扩大普法辐射的半径。目前,钟楼区十分注重文法交融,走心更走“新”,以大运河文化带为主线,挖掘运河沿线的传统工艺、餐饮文化、传说故事、名人轶事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法治元素,持续扩大普法的辐射效应,增强法治文化的影响力、渗透力和感染力,让法治有了“扬声机效应。”此外,钟楼区还不断丰富展示形式,以文艺汇演为契机,将法治文艺演出与非遗文化相结合,动与静之间,将法治好故事讲得精彩、传得深远,让法治的舞台呈现更多的元素和符号,钟楼特色法治文化品牌效应持续彰显。台下人山人海,大家在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的同时,感受到国风和法律实现跨时代的碰撞,法治理念以润物细无声地方式传播,营造了深厚的法治氛围,进一步丰富群众的精神素养。

 

主办单位:常州市司法局

承办单位:常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地址:常州市行政中心(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B座6楼

电话:0519-85681626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14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