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司法局“124”工作法化解涉企矛盾纠纷4980件 |
发布日期:2023-05-06 |
2022年以来,常州市司法局探索运用“124”工作法推动商会调解和法律服务工作,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截至目前,全市处理涉企矛盾纠纷5001件,化解4980件,为企业节约成本2000余万元。 一是打造一个纠纷化解中心。市司法局牵头市检察院、民革市委、法院、工商联、税务局、市场监管局等20个部门和单位,联合组建集普法、服务、研发等3个区域,共2900平方米的全国首家非公经济全生命周期法治护航中心。护航中心共梳理民营企业从发起设立到破产注销的6大类、130个全流程法律风险点,研发出10大类、60项全生命周期的法律服务产品,综合协调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资源,组成60人维权服务团和40人法学专家咨询团,为民营企业等非公经济组织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法律服务,及时满足企业所需各项法律服务。 二是构建两个纠纷化解平台。打造线上一体平台。由市司法局牵头、20余家部门共同参与的“苏解纷”非诉讼纠纷解决综合平台,融在线受理、在线分流、全程督查、结果反馈、信息收集、分析研判为一体,在仲裁、行政复议、行政裁决、律师、公证等资源的基础上,实现涉企矛盾纠纷“一口申请”“一站服务”“实质解决”的闭环,目前共入驻全市各类调解组织1667家、调解员5452名,全市注册人数达29.6万人,引导、分流、调处涉企纠纷上万件。与此同时,线下推进市区镇三级非诉讼服务中心(分中心)企业专窗规范化、常态化运行,实现“线上+线下”调解服务即时获取、一体供给。设立线下商会调解工作室。市司法局与市中院、市工商联联合制发《关于推进商会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意见》,市、区两级司法局联合工商联分别设立总商会调处中心(调委会),在辖市(区)、镇(街道)两级直属行业商会分别设立商会调解工作室,在用工500人以上的民营企业如东风农机、华威电子、亿灵伟业、中房物业等公司挂牌成立调解工作室,在有条件的企业设立律师调解工作站,“两站”合力为企业供给专业解纷服务。截至目前,全备案在册的商会调解组织已达到39家,500人以上企业规范化人民调解组织77余家,形成覆盖全市和多个行业的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网络。 三是完善四项商会调解工作机制。筑牢部门联动机制。联合市工商联、市中院印发《关于成立常州市商会人民调解指导委员会的通知》《常州市商会人民调解指导委员会工作规则(试行)》,定期召开工作会商会,共同分析研判商会调解动态,加强商会人民调解工作统筹协调,研究完善法治保障措施,全面提升商会调解能力水平。建立常态联排机制。整合组织全市人民调解员、专职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明白人等资源成立涉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职队伍,下沉网格,主动对接辖区企业,建立常态化联动排查机制,及时排查外地员工返城务工、房屋租赁费用、企业经营困难、用工纠纷等引发的矛盾问题。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苗头隐患分类梳理、建立台账,加强舆情分析和风险研判,根据研判结果及时制定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意见建议。近两年来,全市共开展涉企矛盾纠纷排查6510余次,发现各类矛盾16278件,化解16218件,化解成功率达到99.6%。完善多元联调机制。运用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形成调解工作合力,2022年以来,通过实地走访、微信通联、视频会议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法治体检共376场次,收集调解和法律服务需求1432条,提示法律风险582件;与市中院、公安、人社等部门建立涉企矛盾纠纷联调机制,在重点时节组织开展欠薪纠纷等集中化解活动,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对不适合人民调解或调解不成的企业矛盾纠纷,及时引导当事人通过仲裁、行政复议、行政裁决、行政调解、公证等非诉讼纠纷化解方式解决。构建联合法宣机制。联合市工商局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培训等形式,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增强法治观念和合规意识,自觉守法诚信经营,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组织商会特聘人民调解员定期在商会微信群分享新法资讯和法治课程,潜移默化提升企业家和经管人员法律素养;联合市人社局策划“合规用工”讲堂,聚焦调薪离岗纠纷、员工离职风险预防等普遍风险问题“对症下药”,推动“法治直播间”进驻微信公众号、抖音等视频平台,方便上万企业员工“掌上学”“随时学”“互动学”。 |
主办单位:常州市司法局
地址:常州市行政中心(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B座6楼
电话:0519-85681626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