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司法局坚持法治思维,突出强基导向,紧扣农村普法提质增效作抓手,依托“和美茶社”“融心茶社”“民情聊天室”“民意气象站”等基层援法议事新载体,打造乡村振兴武进样本。
一是创设平台,定好“民生茶社”主基调。会同农业农村、民政、依法治区办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将“助力乡村振兴走在法治轨道上”列入区年度重点调研课题,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中,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共识。及时将“民生茶社”的主基调定位为:密切干群关系的“连心桥”、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调解群众矛盾的“主阵地”、主动服务群众的“快车道”、基层民主治理的“阳光房”。成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联合会”,积极探索依靠社会力量参与提升基层依法治理水平新模式。作为会长单位的岑村率先建成“民生茶社”,并在运行过程中解民忧、富民生、聚法治;召集“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联合会”成员,在岑村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重点详细介绍该村设立“民生茶社”,助推法治乡村建设,带动创建工作的成功做法。今年以来已组织数10批次的学习团组,全面跟班学习“民生茶社”的运作流程,为全面推开打好了基础。持续深化“法治乡村”品牌,在省、市相关部门大力指导下,已形成武进特色的“民生茶社”工作模式:一杯茶,两张桌,三五村民坐在一起,聊聊家常,听听政策、话话村务、提提意见,村干部当起“店小二”,在端茶倒水之间纳民智、解民忧、聚法治,最大限度发挥村民群众在乡村自治中的主体作用,发挥法治在乡村治理中的护航作用,发挥德治在促进和谐中的引导作用。武进“一杯茶里的家长里短”“一室两社促进乡村法治建设”“民生茶社解纠纷”“为乡村振兴发展插上双翼”等一系列工作经验,被中央电视台、法治日报、农民日报、青年报等国家级媒体集中报道30余次。
二是百花齐放,扩大“民生茶社”的辐射力。精心打造“全媒体、全联动、全天候”的“三全”普法平台,拓展基层普法触角,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全媒体”,即借助融媒体建设,力推法治宣传全媒体化,先后在电视台、广播台、微信、网站等开辟基层依法治理节目,实现高清智能电视的“法治武进”栏目对30万户家庭客厅的全面进驻。“全联动”,即建立200多个法润民生微信群,在“法润武进”微信公众号的联动下,及时推送普法讯息,疫情防控期间,微信群内近十万“法律明白人”的联合作战,让法治成为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全天候”,即通过村居智能传媒电子显示屏、楼道广播电视、宣传栏,不间断滚动播放(展示)原创的法治公益广告、微视频等,使“美好生活法典相伴”等法治理念渗透百姓心中。注重专群结合,打造“专家、草根”这“双轮驱动”法治大篷车,引导创编原创法治作品,提升群众法治参与热情。邀请“专家”领军打造法治精品,联合创作以“建设平安法治新武进,服务强富美高新发展”为主题的“七五”普法系列挂图18期72张,发放至各村(社区)。组织举办武进区首届“可视化法治视频大赛”,评选出的50个优秀法治视频纳入村、社区青少年模块化法治教学课程;组织创作“以案释法 漫画民法典”系列作品,让群众更深刻地理解法典。组织“草根”创作群众作品,以“法润武进 唱享幸福”为主题,举办法治原创歌曲比赛,《法治在我心中》《与法同行》等10首作品被评为“武进区十大法治原创歌曲”。截至目前,已创编12个法治文艺节目,开展“法治引领新武进”“法治绽放幸福花”等村居法治文艺巡演100余场。
三是丰富内涵,增加“民生茶社”含金量。全面推广村社区法律顾问制度,实施“村村有顾问”,进一步推动“4+N”诉源治理,落实“三官一律”进网格,实现“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作为网格顾问,在基层重大事项决策、依法化解矛盾、引导群众理性维权等过程中,为基层群众释法析理、定分止争。每年组织开展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评比活动,更多部门立足条线推出基层治理的“法宝”,如妇联推出的“家事调解”、人社局的“体检式”工伤预防新模式、发改局的“价格调解老娘舅”等新型纠纷化解平台,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武进乡村的独特演绎,实现了多元调解模式的升级拓展。积极创新“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模式,使风险预警、矛盾化解、隐患处置精细到网格。近年来,通过发现“流动黑油车”“地下美食城”等重大隐患线索,全方位整治群租房安全隐患,小化工排查整治等一系列举措,为百姓筑起了更贴心的安全保障。尤其是群租房整治工作,通过整治私拉乱接电线、电动车集中充电、打造集中居住示范点等创新举措,为农村社区消除了大量居住隐患,获得省、市有关领导充分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