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司法行政系统发挥职能优势和作用,做实“五个深化”、筑牢“五个平台”,着力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
一是深化立法规范,筑牢科学化地方立法平台。科学编制立法计划 ,统筹安排立法工作。以市政府名义统筹安排立法工作,广泛征集立法规划和和立法建议项目,去年以来办理《江苏省公路条例》等各类法规规章征求意见稿51件,研究提出修改意见426条。指导推进起草工作,严格依法进行审查。重点推进本年度2件地方性法规、2件政府规章正式项目的起草、审查工作,并完成2件规章延续项目的协调论证、报送审议、报备公布工作。开展法规规章清理,着重维护法治统一。根据省厅要求,开展涉及行政处罚内容的市政府规章、市政府部门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2021年,经专项清理,拟修订规章2件,规范性文件14件,拟废止规章1件。
二是深化执法监督, 筑牢高效化法治实施平台。梳理权力清单,保障改革顺利推进。印发《常州市司法局关于镇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开展工作的指导意见》,公布镇(街道)相对集中行使的行政处罚权事项清单共1000余项。 改进执法程序,优化营商法治环境。制定《常州市重点领域涉企常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和免罚清单》,进一步细化完善行政处罚裁量权。构建长效机制,持续推动两法衔接。出台《常州市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涉嫌犯罪案件移送规定》《关于建立健全重点领域行政执法联动与司法协作机制的意见》,推动相关领域执法协作与司法监督有效衔接,各行政执法机关共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刑事案件258件,立案侦破152件,查获涉案人员202名。
三是深化功能融合,筑牢专业化法律服务平台。巩固提升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制订出台《关于巩固提升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的实施方案》,推动法律顾问管理规范化。组建60名律师组成的市级名优律师服务团,定期值班,解答群众咨询200余件。加快推进法律服务产业园建设。成功孵化和引进一带一路法律服务中心、法律服务志愿者协会、税法研究中心、国际咨询集团PKF常州办事处等五个中心。大力推进“法律门诊”服务体系建设。出台《关于推进落实“法律门诊”全覆盖工作的实施方案》,依托全市四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点),设立“法律门诊”1090家。
四是深化统筹协调,筑牢法治化宣传教育平台。推进“八五”普法规划。以市两办名义印发“八五”普法规划,召开全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会议,总结“七五”普法工作,部署推进“八五”普法任务。加强法律明白人培育。出台《关于在全市农村培育“法律明白人”的实施意见》。截至目前,全市已培育5000名法律明白人,超额完成4733名的任务目标,实现“法律明白人”全市基层网格全覆盖。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坚持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着力提升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质量。截至到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4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483个。
五是深化体系建设,筑牢全覆盖多元调解平台。完善调解组织纵向建设。建设辖市区司法局、乡镇(街道)调委会、村(社区)调委会的调解体系,建成村(社区)调委会999个,乡镇(街道)调委会62个,实现调解组织全覆盖。健全多元调解横向机制。规范婚姻家庭、交通服务、医疗等领域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加强多发联动化解纠纷,成立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102个,“公调对接”调解室92个,“诉调对接”调解室17个,“访调工作室”47个,标准化婚姻家庭调解工作室79个。推进非诉服务工作网络。印发《关于建立非诉讼纠纷化解综合体系的指导意见(试行)》,与法院、公安等部门建立纠纷化解联动机制,制定行政调解职责清单,构建覆盖市、县、乡、村四级,聚合行政机关、专门机构、社会组织、民间人士等资源力量的“四纵四横”调解工作网络。目前全市建成市县两级非诉讼服务中心、分中心21家,镇、街道非诉讼服务中心63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