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天宁区司法局“深化‘非诉服务’,打造‘宁好枫桥’”工作部署,以“三四”工作法创新“枫桥式”调委会建设,提升辖区和谐度、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近年来,“民情茶座”“正气议事厅”等调解品牌被人民日报多次报道,涌现出省金牌调解员张建新、虞云龙等先进个人典型,2023年兰陵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
一是以“四驻”集聚调解资源。天宁区作为传统城区,人口密集、流动频繁,群众诉求日趋多元化、复杂化,对此,天宁区在兰陵街道专门设置面向群众、场所独立的调解委员会,实行“常驻+派驻+轮驻+云驻”接访体制,实现调解资源深度整合、握指成拳:即调委会工作人员定点常驻,民政、城管、人社等条线专人派驻,律所、法庭、派出所等随案轮驻,依托“平安兰陵”平台链接部门、人员实现全时云驻,做到“诉求有人听、问题有人答、难处有人帮”。
二是以“四链”集成调解机制。该局在全区大力推动矛盾调处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务求问题纠纷化解在基层、风险消除在萌芽。根据纠纷类别,健全婚姻家庭、物业矛盾、劳资争议、城市建管等重点领域“专项业务链”,持续推进兰陵司法所与兰陵法庭、郑陆司法所与郑陆法庭“庭所共建联调”,完善访调对接、公调对接等“联动复合链”,融合运用司法确认、公证见证等“服务配套链”,优化纠纷排查预防、数据分析运用、风险预警提醒等“机制合成链”。
三是以“四强”集中调解保障。该局联合镇街全面保障调委会建设,在强政治、强后勤、强业务、强作风上不遗余力,确保职能发挥、作用彰显,守牢一方平安。常抓政治理论学习与业务培训,坚持“课堂教学”和“场景体验”相结合、“云端交流”和“线下座谈”相结合,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人民调解法》,常州市优秀人民调解员顾斌整理出学习、工作笔记17本,成为基层调解纸质“小红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