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八五”普法以来,常州市武进区司法局充分发挥非遗法治文化作品的法治宣传浸润作用,进一步加强法治题材资源的挖掘整理、创作孵化、推介发布,以非遗之美传播法治文化,使非遗在守正创新中融入现代生活。日前,江苏省司法厅推出《邂逅|江苏省法治文化非遗作品展播》,武进区麦秆画《鼎》、铜雕《宪法》、陶艺雕刻《新中国宪法的发展历程》、面塑《美好生活 法典相伴》等作品榜上有名。
一是组建“百名法治文化作品创作志愿者团队”,为创作法治文化作品“筑基”。发布《关于招募武进区“法治文化作品创作志愿者”的通知》,“线上+线下”广泛发动,招募“法治文化作品创作志愿者”,在机关单位、镇(开发区、街道)、学校、社会团体、广大法治文化作品创作爱好者中掀起报名热潮。“特色+技术”严格遴选,吸收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书法名家、手工艺人等群体,组建涵盖书法、漫画、视频、剧本、摄影、手工等六个门类的法治文化作品创作志愿者队伍,凝聚各方合力,协同创作法治文化作品。“创作+法治”强化培训,组织开展志愿者培训,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等内容,提升志愿者团队的法治意识;组织开展创作研讨,各类别创作者分批进行交流,研究将法治理念融入到创作过程。
二是打造“千件法治文化作品”,擦亮“法润武进”品牌。探索“民俗+法治”。以陶艺雕刻形式创作新中国宪法的历程;以麦秆画形式宣传乡村振兴促进法、长江保护法;以剪纸形式刻画民法典护一生、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深耕“文艺+法治”。运用歌曲、小品、舞台剧等形式,结合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地方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创作十首法治原创歌曲,创作一批法治漫画,邀请青少年、书法爱好者等志愿者创作百余幅法治书画作品。推进“新媒+法治”。创作《“律”说“法”宝》《“快”说司法行政职能“1+4”》《民法典解读》等动漫、视频20余部,从案情介绍、分析解读,到法条链接,帮助群众更便捷理解法条,提升学法乐趣。
三是宣传法治文化作品进“万家”,让普法宣传“喜闻乐见”。因地制宜建设具有武进特色的法治公园、法治广场、法治长廊、法治橱窗等,已创成省级法治文化阵地7个,市级“五区同创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10个,企业法治文化阵地15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13个。创新“互联网+法治文化”传播模式,着力建设“法润武进”微信公众号、“法润民生”微信群等全网存在、全时响应、全民参与的普法新媒体矩阵,扩大法治文化的受众面和影响力,使“掌上普法”“指尖普法”步入常态。积极组织开展法治文化作品巡展、法治电影巡展、全民法治阅读、“法治之光,平安之夜”法治文艺演出等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