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互动交流 >> 公共法律服务 >> 内容
法援“安心工程”这样守护你我他
【信息时间:2025-11-24    来源:司法局  阅读次数:】 【字号
 

“感谢刘律师,两年八个月,我们心里终于踏实了!”

2025年11月,务工人员汤某某将一面锦旗送到江苏正气浩然律师事务所。自2023年工伤发生,到2025年10月赔偿全部到位,这场漫长的维权拉锯战,在法律援助的介入下画上圆满句号。

在常州,这样的故事正不断上演。

一张覆盖城乡的法援网络,一套便民利民的创新机制,一群富有情怀的法援律师,共同构筑起一道坚实的民生保障底线。

这正是法治常州建设最生动、最温暖的注脚。

站点建到“家门口” 维权实现“零距离”

“以前不知道去哪找律师,现在商圈里、驿站旁就有法援点,太方便了!”在常州经开区横林镇潮悦荟商务广场“平安法治会客厅”,刚咨询完劳务纠纷的骑手小李感慨道。

2025年,全市法律援助工作的一个显著变化是“阵地前移”。市司法局围绕落实省政府民生实事,制发站点覆盖提升项目分解表,推动法援联络点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聚集区、特殊群体集中地延伸。

全市改造提升工作站点11个,新建17个,累计服务群众近1.6万人次。溧阳市、金坛区、常州经开区在核心商圈、工会驿站、户外劳动者驿站精准布点;钟楼区则在豪凯物流园、北港街道产业园打造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作站,形成“核心枢纽带动周边”的服务矩阵。

这些深入一线的“前沿哨所”,通过建立衔接沟通机制,主动收集需求,已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解决劳务用工、薪资报酬等问题330余件,真正实现了维权“不出聚集区”。

“市域通办” 数据多跑群众少跑

对于靠微薄退休金供孩子上学、经济拮据的朱女士来说,今年遭遇一场交通事故后的赔偿纠纷更是雪上加霜。然而,在申请法律援助时,她并未因案件属钟楼区管辖而往返奔波。这得益于今年7月推行的《常州市法律援助市域通办工作实施方案》,市法援中心当天就完成接收审核,次日转交材料,朱女士“只进一扇门”就办成了事。

“在本市范围内,法律援助受理和初步审查环节不受行政区划限制,群众可选择向市内任一法律援助机构提交法律援助申请。”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负责人介绍。

为确保这一便民举措落地,全市组建了210名法援志愿律师的市域通办律师库,通过改革审查方式、优化工作流程、强化机构协作,最终实现“地域限制全打破、数据沟通多跑路、指派服务真便民”的目标。

聚焦特殊群体 “安心行动”持续发力

法律服务的温度,体现在对“最需要的人”的守护上。2025年,全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持续开展“安心行动”和“法援惠民生”专项活动。

这些行动的第一步,是“走出去”进行精准普法。在牛塘中心小学,高丽律师已是第五次站上讲台,为孩子们讲授防范校园欺凌知识。“每次看到孩子们认真举手提问、眼里闪着光,都让我更坚定普法的意义。”

她的同事汤璐律师,则活跃在社区重阳节联谊活动现场,用“以房养老骗局”“保健品诈骗”等真实案例,手把手教老年人识破话术、留存证据。据统计,像这样接地气的普法活动,每年超百场,覆盖社区、乡村、学校和企业。

当潜在的风险不幸转变为现实的侵害时,法律援助则从“事前预防”转向“事后救济”。未成年人静静(化名)在一起刑事案件中受害,家庭无力承担律师费。高丽和刘雨晗律师通过法援介入,不仅帮她依法获得赔偿,还提供心理疏导,助其逐步走出阴霾。11月1日,静静的父亲专门送来了印有“正义的守护者,人民的好律师”锦旗。

此外,作为“青援童长”江苏高校法律援助志愿服务项目在常州的具体实践,我市结合本地实际,制发了详细的实施方案。通过招募41名高校志愿者并协调指导金坛、武进、新北、天宁四地法援机构,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组织志愿者开展需求摸排、面对面普法、跟岗锻炼、现场游学、结对帮扶系列活动,为流动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未成年人群体提供法治关怀。

民生无小事。累计办理5453件案件、评估1280本案卷,量化了今年以来全市法律援助工作的广度与深度。从将服务送到“家门口”,到打破区域限制实现“市域通办”,再到对特殊群体的精准守护——这一系列务实举措,共同织就了一张覆盖城乡、高效便捷的法律援助服务网,让法治常州建设的成果真正可知可感可及。

[打印] [关闭]
 
主办单位:常州市司法局
地址:常州市行政中心(龙城大道1280号)1号楼B座6楼   邮箱:czssfj2018@126.com   网站地图
单位联系电话:(0519)85681626   网站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14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