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通过机制创新、服务优化、平台搭建、海外布局和人才培育等系统性举措,破解中国企业“出海”难题,让“常州智造”在国际市场行稳致远。
建立创新机制
常州市司法局设立“涉外法治工作处”,统筹推进全市涉外法治建设工作。将涉外法治建设纳入市委深改工作要点和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行动项目清单,建立企业涉外法律服务协同会商机制,为企业境外投资、对外贸易、海外融资等活动提供一站式服务。
服务精准供给
编制涉外法律服务指引,举办法治环境说明会,发布外商投资法治报告。在常州“政企通”平台开辟法治服务专区,提供智能法律咨询、企业法治体检等服务。建立健全台企服务档案,实行“涉外公证+领事认证”联办机制,办理涉外公证服务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平台高效赋能
建成法律服务创新园,打造涉企公共法律服务线上线下双平台。设立涉外商事法律服务中心、全球一小时法律服务生态圈涉外中心等专业平台,推动本地律所与港澳律所联营合作。成立江苏新能源争议仲裁中心,制定英文版仲裁规则,相关裁决在美国、日本、泰国等国家获得承认和执行。
拓展海外布局
推进安哥拉、肯尼亚海外法律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和实体化运行,完善与境外法律服务机构对接机制。构建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体系,设立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常州分中心,并在动力储能电池、碳纤维等重点产业设立专门工作站。
人才梯队培养
出台法治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建立多梯队人才培养机制。联合高校成立国际法研究中心,建设涉外律师实训基地,选派优秀人才赴境外培训。目前全市有全国涉外律师领军人才3名、司法部千名涉外律师人才4名、省级涉外人才14名,20家律所入选省级涉外法律服务重点机构培育库。
|